食用菌种质资源库
The Germplasm Bank of Edible Fungi(KEF)
数据库简介:食用菌种质资源收集、保藏及可持续利用的信息数据平台,包括标本库 样本信息库、分子标本库、遗传物质库、活体组织库(菌株)、组学数据库、功能成分信息库等,建有云南省食用菌种质创新与功能成分重点实验室。
科普宣传
popular science propaganda
平台服务 科普宣传
最新动态
小心毒蘑菇!这些民间鉴别“土方法”不可信
时间:2024-01-02 00:00:00  来源:昆明食用菌研究所_微信公众号

毒蘑菇亦称毒蕈、毒菌等,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实体食用后对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物种,绝大部分属于担子菌,少数属于子囊菌[1]。毒蘑

菇与野生食用菌的外形特征有时极其相似,在野外混生情况下十分容易混淆而造成采集者误食中毒。

根据2021年6月11发布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2010年至2020年期间,全国共报告了10036起食源性蘑菇中毒事件,

导致38676起疾病,21967人住院,788人死亡。

我国西南地区是发生中毒、导致疾病和死亡最多的地区,共有蘑菇中毒事件6062起,导致24444人患病,454人死亡。其次为中部地区,

共1900起,导致6559人患病,137人死亡。其中,云南、湖南等5省报告蘑菇中毒事件最多。2010年至2020年,云南、湖南、贵州、四

川、江西5省的蘑菇中毒事件占79.7%,占总患病人数的80.3%,占总死亡人数的74.6%,其中云南报告的中毒事件、疾病和死亡人数最

多,分别占40.0%、43.6%和41.0%(见下图)。

1.png

云南因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为大型真菌的繁殖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导致每年都有蘑菇中毒事件发生。云南蘑菇中毒的常见类型

主要有6种,包括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和光敏性皮炎型[2]。

每到夏季,云南很多居民都有到野外采食蘑菇的习惯,为了避免误食毒蘑菇中毒,人们常常根据自己的采食经验总结了一些鉴别毒蘑菇的

方法。

然而,这些在民间普遍流传的方法,存在着不少误区,并不能帮助人们准确鉴别出毒蘑菇。

误区1:颜色鲜艳的蘑菇都有毒

很多颜色鲜艳的蘑菇是无毒且可以食用的,如牛肝菌属、红菇属、鸡油菌属中的很多种类。然而很多有毒的蘑菇,如鹅膏属中的剧毒种类

灰花纹鹅膏菌、致命鹅膏菌、裂皮鹅膏、淡红鹅膏,以及红菇属中的亚稀褶红菇,颜色是纯白色或灰色。

误区2:蘑菇跟大蒜、银器等一起煮,颜色变黑则有毒,没变颜色就无毒

蘑菇毒素种类繁多,目前已知的剧毒蘑菇的毒素并不与大蒜、银器等发生化学反应。经实验验证,我国的几种剧毒蘑菇不会使这些物质变

黑。

误区3:生虫的蘑菇没毒

很多昆虫、动物对毒素的吸收与作用与人类是不一样的。一些相对于人类是剧毒的种类,但是对于昆虫或者小鼠是没有毒性的。例如,剧

毒的鹅膏菌成熟烂掉后很容易生虫,用其喂养小白鼠并不会致其死亡。这是因为人体肠道可以吸收鹅膏菌的鹅膏毒肽,而小白鼠的肠道却

不吸收鹅膏毒肽。

误区4: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

受伤变色或者有乳汁流出是很多科属,例如牛肝菌科、红菇科的一个特征。实际上,牛肝菌科和红菇科的很多种类是可以食用的。而很多

剧毒蘑菇,例如鹅膏菌、毒沟褶菌、盔孢伞等很多种类其子实体受伤后并不变色[3-4]。

因此,仅凭个人经验和“土方法”并不能准确鉴别出有毒的蘑菇最安全保险的办法是不采不食不认识的蘑菇,谨防中毒!


参考文献

[1]图力古尔,包海鹰,李玉.中国毒蘑菇名录[J].菌物学报,2014,33(03):517-548.DOI:10.13346/j.mycosystema.130256.

[2]李海蛟,章轶哲,刘志涛,郑粉双,赵炳,吴刚.云南蘑菇中毒事件中的毒蘑菇物种多样性[J].菌物学报,2022,41(09):1416-1429.DOI:10.1334

6/j.mycosystema.210488.

[3]杨艳,邵瑞飞,陈国兵.蘑菇中毒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急诊杂志,2020,21(08):675-678.DOI:10.13201/j.issn.1009-5918.2020.08.016.

[4]陈作红.民间有毒蘑菇鉴别方法误区[J].森林与人类,2016(08):84-85.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