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种质资源库
The Germplasm Bank of Edible Fungi(KEF)
数据库简介:食用菌种质资源收集、保藏及可持续利用的信息数据平台,包括标本库 样本信息库、分子标本库、遗传物质库、活体组织库(菌株)、组学数据库、功能成分信息库等,建有云南省食用菌种质创新与功能成分重点实验室。
资源保护
resource protection
平台服务 资源保护
最新动态
国家二级濒危保护物种——松茸
时间:2025-04-20 00:00:00  来源:昆明食用菌研究所_微信公众号

野生食用菌是自然界中生长的大型真菌,不属于植物界和动物界,它们是一群独立的类别,属于真菌界。野生食用菌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中的分解者,对维持物质循环与生态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广泛的用途。

云南大型真菌多样性丰富,其中野生食用菌资源数量、产量、产值居全国第一,已知云南分布野生食用菌882种,占世界已知约2000种的44.1%,占中国已知966种的91.3%,因此云南也被誉为“野生食用菌王国”。在众多野生食用菌中,被称为“菌中之王”的松茸,在国际上享有“天然营养宝库”的美誉,是一种珍稀的名贵野生食药兼用1718177707660022043.jpg


松茸一词,源于我国,宋哲宗元佑年间(1082~1094)唐慎微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业已启用。因该菌生长于松林下,未开伞时菇型如鹿茸,故名松茸。宋代陈仁玉著的《菌谱》中称此菌为松蕈。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把松蕈列在香蕈条下,又称台蕈、合蕈,后经考证,认为松茸即松蕈。


     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S.Ito et Imai)Singer],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蘑菇纲(Agaricomycetes)蘑菇目

(Agaricales)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口蘑属(Tricholoma),亦称松口蘑。


松茸形态特征:菌盖直径6~25cm,初期球形,后扁半球形至平展,中央稍突起,表面黄褐色至栗褐色,被黄褐色至暗褐色纤维状

鳞片,边缘内卷。菌肉厚而致密,初白色,后变淡褐色,有浓香味。菌褶弯生,稠密,宽,不等长,白色、米色至褐色。菌柄长

6~20cm,直径1.5~3cm,上下近等粗,圆柱形,与菌盖同色,被深褐色至淡褐色鳞片。菌环上位,纤维状。


1718177715134092285.jpg


松茸味道极其鲜美,口感滑爽,含有60多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松茸醇(1﹣辛烯﹣3﹣醇)被认为是松茸风味的最大来源。松

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富含多糖、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氨基酸种类丰富,具有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

化、抗突变、降血脂、调整肠胃功能、保护肝脏、抑菌等生理活性。


松茸之所以珍贵稀有,皆因它对生长条件的要求非常苛刻,需生长在无污染的松林下,出土前雨水必须充足,出土后光照条件适

宜。另外,温度、湿度、土壤环境、病虫害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松茸的生长。所以说,每朵松茸的诞生都是大自然造物的奇迹!


一朵松茸开伞成熟的时候,会散播出400亿个孢子,这些孢子只有落在松树根系周围的才能存活,随着雨水渗入表土,吸收根系附

近的养分,萌发出菌丝,菌丝逐渐增多与松树根系形成菌根。再经过5到6年漫长的时间,菌根处才会长出松茸子实体,子实体从出

土到成熟,一般需要7天。子实体成熟48小时后,菌盖就会平展伸开弹射出孢子,开始新一轮的循环。松茸生长周期漫长,适宜采

收期却非常短。


1718177725178033754.jpg


由于可观的经济价值以及资源保护措施的不到位,松茸被掠夺式开发,“一锅端”的现象与日俱增,其原始生长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云南省松茸出口总产量从2011年的764 吨下降到2020年的600吨,野生资源量急剧下降,有些地方松茸甚至濒临灭绝。

2021年,松茸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物种行列。


如果不加以合理开发和保护,松茸资源将逐渐走向枯竭。生物资源的保护,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重要公益事业,一个物种一旦消

失,就不可复得,而且会影响到整个生物链和生态系统。松茸是大自然馈赠的珍贵资源,只有保育促产与科学开发并举,才能实现松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通过生态环境、植物群落、微生物区系等各方面综合采取保护措施,形成卓有成效、切实可行的原生境扩繁促产技术,提高松茸自然产量和质量,配套科学合理的采集标准、采集技术和物流保鲜技术,建立野生保育基地,集

各方之力共同保护松茸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才能实现自然资源永续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