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脸香蘑概述
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 (Schumach.) Singer]又名紫晶蘑、丁香蘑、紫花脸蘑等(图17-1),属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ina )、伞菌纲( Agaricomycetes ) 、伞菌目( Agaricales )、口蘑科( Tricholomataceae)、香蘑属(Lepista)。花脸香蘑一般在初夏至夏季群生或近丛生于田野路边、草地、草原、农田附近、村庄路旁等分布较为广泛。
花脸香蘑气味浓香,色泽宜人,味道鲜美,是一种药、食两用的珍稀菌,其蛋白质含量丰富,各种氨基酸比较齐全,钙、铁、锌、钾、磷和维生素C含量丰富。可贵的是,其微量元素硒的含量是鸡枞、青头菌、奶浆菌、大红菇等野生菌的10~20倍。因而将花脸香蘑作为一种健康食品,如补硒食品来进行开发是很有价值的。此外,该菌还具有养血、益神、补肝和利五脏的功效,还含有多糖、二萜、抑菌物质等生物活性成分。在国内一些地区(如云南、山西、东北、台湾)的野生菌交易市场上属常见品种,鲜菇的市场价格在60~120元/kg左右,是香蘑属中具有很高开发价值的珍稀食用菌之一,栽培推广前景极为广阔。
花脸香蘑生育特性
一、营养条件
1.碳源
花脸香蘑是一种草腐菌,可利用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栽培时碳源主要以各种植物性原料提供碳素营养,如棉籽壳、稻草、麦秆、甘蔗渣、玉米芯、木屑等。
2.氮源
生产上主要以蛋白胨、酵母粉、麦麸、玉米粉、米糠、豆饼和蓄禽粪等作为花脸香蘑的氮素营养。
3.无机盐
配制培养基时,常加入磷酸氢二钾、过磷酸钙、石膏粉、石灰粉等,可为花脸香蘑生长发育提供丰富的矿质元素。
4.维生素
配制培养基时添加的马铃薯、麦麸、玉米粉、米糠、酵母等原料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不需要另外添加。
二、环境条件
1.温度
花脸香蘑菌丝生长温度8℃~32℃,最适温度25℃;子实体发生温度15℃~30℃,适宜温温度为18℃~25℃,超过32℃,子实体生长快,菌柄细长,菌盖小且容易翻卷。
2.水分和空气相对湿度
菌丝生长培养基含水量以60%~65%较好,空间湿度菌丝长阶段以70%以下为适,也就是干燥发菌培养。子实体形成和生长发育阶段,空气湿度以85%~90%为宜。若空气湿度超过95%,且通风不良,子实体容易发生病害,出现腐烂菇。
3.酸碱度
花脸香蘑菌丝体生长pH范围为4.0~9.0之间,以pH为5.5~7.5为宜。花脸香蘑生长过程中不断产生有机酸,使培养料逐渐呈酸性。因此,需在栽培料中添加1%石灰,将pH适当上调,播种时栽培料的pH应调节至7.0~7.5左右。
4.空气
花脸香蘑是好气性菌类,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菌丝生长期CO2浓度不宜超过1000ppm,子实体生长发育期CO2浓度应控制在400ppm~900ppm以下。超过1000ppm时,菌丝容易产生紫色色素,使培养料腐烂,菌丝生长受阻;子实体菌柄细长,菌盖较小。
5.光照
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有微弱的散射光,光照强度对子实体色泽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适宜的光照强度为500lx~1000lx,可使子实体色泽更鲜艳;光照太强,容易褪色,色泽浅,品质差,并影响产量。
花脸香蘑规范化栽培技术
一、花脸香蘑规范化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和栽培场地
花脸香蘑为中高温型恒温结实性菌类,在日夜温差大的情况下,不利于子实体生长发育,一般在22℃~25℃培养,子实体发生和生长温度15℃~30℃,出菇温度范围较广。昆明地区一般可种三季,春季、夏季、秋季均可种植出菇。可在设施化大棚、果园、林下等室外场地出菇,也可在室内进行箱栽、框栽、床架栽培。花脸香蘑需要覆土才能出菇,为方便管理温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栽培场地一般选择在带有遮阳网的塑料大棚内,按照畦宽80cm~100cm,畦长可根据棚的大小灵活调整,小范围出菇试验畦长5m~10m;中试栽培畦长40m~50m,整理好畦床,并在畦面上撒一层生石灰来杀灭杂菌和虫卵,石灰用量为每亩地40kg~60kg。
2.栽培料发酵
栽培料配方同栽培种配方,栽培料发酵处理一般在栽培种制备完成前的3~4周开始实施,发酵处理方法具体如下:一般选择在保温性较好、阴凉通风的场所建堆发酵,每堆料的重量宜在500kg以上,拌料时先将各组分的干料拌匀,再按料水比例逐步加入料内。料水比以1:1.4为宜,建堆时将料堆成梯形,料宽2m左右,高1.5m左右,长5m~10m,料堆中部可以插几根透气管子到内部,促进通风,加速发酵过程。当堆料温度达到65℃及以上时开始翻堆,发酵期7d~15d,这期间翻堆3~4次,以料质松软,富有弹性,料中充满灰白色的放线菌体,无氨味和明显粪臭味为宜。
3.菌种准备
花脸香蘑在播种栽培之前,提前50d~60d开始生产栽培种,提前80d~100d生产原种,提前80d~110d生产母种,生产周期为3~4个月,约120d。花脸香蘑栽培原料种类较多,常用棉籽壳、阔叶树杂木屑、玉米芯等作为主料,常用栽培料配方同栽培种配方。详细见本章第三节。
4.播种
分别将发好菌的花脸香蘑栽培种从菌袋中取出进行覆土栽培,每平方米菌种总重量7.5kg,栽培料总重量15kg~20kg,具体做法是:将菌种弄碎成蚕豆大小的菌块,播撒到提前整理好的畦床上,菌种厚度2cm左右,接着在菌种层上播撒一层预先发酵处理的栽培料,厚度在3cm~4cm,然后在整个料面上播撒一层薄薄的菌种(厚为0.1cm~0.5 cm)进行封面,以利于花脸香蘑形成菌种优势,防止青霉、鬼伞等杂菌滋生,影响最终的产量和品质。
5.覆土
菌种播撒完成后需养菌1d~2d,期间务必保持通风良好,避免因通风不良引起栽培料染菌,让播下去的菌种萌发定植后开始覆土,覆土材料一般是就地取材,以地面以下5cm~10cm的土壤为宜,透气性好,保水性强。在料面上覆盖一层1.5cm~2.0cm厚的棚内土壤,覆土后喷雾状水将覆土层浇湿浇透,之后每天喷水保湿,注意勤喷细喷,控制空间湿度为70%~85%,避免土壤含水量过高或积水,导致土壤板结,影响菌丝生长。因菌种定植培养初期,呼吸作用逐渐加强,会产生大量CO2,期间需保持通风良好,可将大棚两端打开使空气对流,保持充足的氧气,促进花脸香蘑菌丝生长发育。一般经过20d~30d的培养,菌丝充分萌发后,可在覆土层加盖一层1.0cm~1.5cm后的稻草、麦秸或松针,一方面有利于保湿,另一方面,在后续催蕾出菇后,有利于维持子实体的颜色,呈鲜艳的紫色,提升菇的品质。
6.催蕾
通常情况下,菌丝经过35d~40d的定植培养后,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开始陆续扭结形成菌丝束并爬出土面,此时喷重水催蕾,喷雾状水30min~60min左右,喷重水2~3次,每次间隔2~3天,使土壤含水量达到70%~75%,环境湿度控制在80%~95%之间,温度控制在15℃~29℃之间,以20℃~25℃为宜,地温保持在16℃~23℃之间,保持通风良好,并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刺激,诱导原基形成。
7.出菇管理
出菇后,主要保持空间湿度,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适宜的湿度为75%~90%,温度控制在15℃~29℃之间,保持通风良好。出菇期还应适当调整光照强度,不易太强,否则菇体容易褪色,一般在500lx~1000lx之间,以此同时,若环境温度能控制在18℃~23℃,地温维持在16℃~21℃,可使子实体色泽更鲜艳,品质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