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动易门县食用菌产业实现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找准企业技术需求,推广食用菌优良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提高企业和菇农的食用菌技术水平,增强食用菌产业内源动力,4月12日,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牵头组建的云南省易门县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团在易门县举办2024年食用菌技术培训班。
针对易门县人工栽培食用菌优良菌种缺乏、栽培管理技术规范化程度不高等共性关键问题,科技特派团成员开展了竹荪和大球盖菇栽培技术培训,推广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用菌优良新品种“中菌竹荪1号”和“中菌金球盖1号”,详细地讲解了竹荪和大球盖菇的基础专业知识、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并对栽培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究和展望,引发培训班学员对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深入思考,为易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力量。
针对食用菌栽培易受病虫害影响的问题,科技特派团成员从常见病虫害的种类、常见病虫害的防治策略、食用菌农药品种等方面进行讲解,针对性地列举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对症诊疗,在保证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帮助菇农稳产增收。
食用菌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要推广到千家万户,实践到田间地头。4月13日,科技特派团成员接续发力,深入易门县各乡镇走访调研食用菌种植企业、种植基地、产业园区等,充分了解当地食用菌栽培情况、病虫害防治情况、市场销售以及产品加工研发等全要素生产环节,为菇农和企业释疑解惑,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易门县成为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健康可续发展的行业示范标杆。
食用菌作为继粮、蔬、果、油后的第五大农作物,对满足人们多样化消费需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产业。未来,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将持续强化食用菌产业技术支撑,以云南省科技特派团项目实施为重要抓手,让研究所(院)多年形成的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成果应用推广到食用菌栽培的大棚中去,切实将科技成果转化为菇农的经济效益,针对性地培养食用菌本土型技术人才,为食用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