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松茸的病虫害主要有胡桃肉状菌、白色石膏霉、绿霉、螨类、菌虱、烟灰虫、鼻涕蛆、菇蝇等。防治病虫害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通过改进栽培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以减少病虫入侵途径和发生机率,并针对所发生的病虫害对症合理用药。
1.病害
(1)胡桃肉状菌
发病症状:多在覆土后土层内发生,在土层下面或表面形成不规则形似胡桃肉状菌团,菌团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红褐色,并散发出刺激性漂白粉味,严重时姬松茸菌丝褪去,培养料变黑,造成绝收。
发病原因: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发酵料pH值偏酸;堆肥中氮肥偏高和发酵过熟;覆土消毒不严格或未消毒。
防治方法:老菇房严格消毒,2次发酵期间,温度达到60℃后,保持10h以上的巴氏消毒能达到消毒目的。覆土材料消毒,发现病害清除病料,撒石灰消毒隔离扩散。
(2)白色石膏霉
发病症状:初期白色浓密绒毛状,随后中心逐渐变成淡黄或黄白色,最后变成黄褐色粗糙的粉粒状。培养料变粘、发黑,发出难闻的臭味,菌丝不能生长。
白色石膏霉
发病原因:长期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发酵料pH值偏碱性;料中湿度、温度偏高;覆土消毒不严格或未消毒,水源不干净等。
防治方法:保持菇房卫生,使用前消毒,严格进行二次发酵。调节酸碱度,降低培养料pH值,不超过8.5。菇房喷水必须使用清洁水。覆土材料进行消毒。发现病害清除病料,撒石灰消毒隔离扩散。
(3)鬼伞类杂菌
发病症状:鬼伞是一种高温型竞争性杂菌属草腐真菌, 生长极快。
鬼伞
发病原因:在培养料发酵期间,料堆淋雨后易长鬼伞;培养料腐熟不匀,料内氨气过多;pH过低、含氮高;进床后培养料密度过大,通气不良,也易长鬼伞菌,堆料使用湿牛粪也已出现鬼伞。
防治方法:选择新鲜的培养料,增加发酵堆氧气含量;防止雨淋,减少氮肥施用量;堆制发酵要腐熟,防止氨气过高,发现鬼伞及时拔除,并用5 %的石灰水浇灌发生处
(4)链孢霉
发病症状:菌落初期白色,而后变成红色。
发病原因:高温高湿,通风不良,二次发酵不彻底,覆土材料没有严格消毒。
防治方法:先要搞好环境卫生,培养料发酵彻底;避免使用带有链孢霉孢子的菌种;在链孢霉出现初期及时清除病料,撒石灰消毒隔离扩散。
2.虫害
(1)螨虫
危害:螨虫危害姬松茸菌丝,造成褪菌,菌丝变稀,培养料松散,只剩下菌索,不能出菇。螨虫繁殖快、个体小,喜在高温下生长繁殖。
防治:选择无螨菌种;培养料需经二次发酵处理,在培养料进菇房前彻底消毒清扫,出菇前,可用高氯氟·甲维盐喷雾防治。
(2)菌蝇、菌蚊
危害:幼虫取食原基和子实体,导致原基萎缩死亡,成虫携带病菌,造成各种病虫害同时发生,影响品质及产量。
防治:可用黄板、杀虫灯诱杀。
3.生理性病害
(1)畸形菇
症状:子实体出土后,形成菌盖小、菌柄细长和不对称等畸形菇。
原因:覆土材料粗土块过大,出菇时子实体菌盖受到挤压,形成畸形菇;棚内通风不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菌盖发育不良,形成畸形菇;其他有害物质污染,造成子实体不分化,菌盖上翻,形成畸形菇。
防治:覆土颗粒要均匀,注意通风换气,出菇期禁止使用化学农药。
(2)鳞片菇
症状:菌盖上长出鳞片,品质下降。
原因:子实体生长阶段气温偏低,干湿度变化快,易使菌盖长出鳞片。
防治:出菇期注意控制好空气相对湿度,不能忽高忽低,为巴氏蘑菇子实体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
(3)死菇
症状:幼菇长至2cm~3cm时变软发黄,成批死亡。
原因:高温、高湿;出菇过密,营养供应不足,部分菇蕾缺氧死亡;湿度低,使子实体缺水干枯死亡;施用农药不当或过量产生药害,致使子实体死亡。
防治:科学管理,加强菇棚湿度管理,科学施用药品。